.

从太太和女儿吃腻了我做的菜想到企业创

德鲁克说过企业管理的两大任务之一就是“创新”,足以证明创新的重要性和难度之大。我接触过的案例中,我最害怕对方和我说:我这个业务(模式)还没有人做过......我最喜欢对方和我说:这个模式在有人做,但我想复制和升级到……

之所以这么说,是真正的创新风险大,成本高,失败的概率远远大过成功。真正的创新,除去市场因素不说,最有用的两个因素就是:新技术和数学模型。

创新的源动力

创新的源动力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模式。主动创新是对客户分析之后的产品主动升级,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。我经常创新出一些新的菜式,就可以很好地缓解我家那两个客户的倦怠感。

不可否认的是,我们每个煮饭的人,菜式和习惯总是带着爸爸妈妈的影子,想真正走出创新之路非常难。从日常的鲁菜,到偶尔一次粤菜的转变并不是真正的创新,只是尝试。只有形成习惯,并被“客户”接受的日常,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创新的过程。

所以,经常她们娘俩吃腻了我做的菜,就要出去打牙祭,这就是“客户”提出的需求,需要被动创新。被动创新的过程更为痛苦,首先是心理上的斗争:我这菜没毛病啊,怎么就不好吃了,客户怎么这么挑剔呢?

其实这就是饭店为什么总是要推出新菜的道理,有时候不是原来的菜不好,只是客户“累觉不爱”,或者“世界这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。就这么无厘头,但逼着你要揣摩着改变。

创新需求分析

创新需求就是从客户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。闷头在家里搞一个新菜就端上桌,风险是很大的。不同市场,不同行业,不同产品,不同客户特质,对创新的需求也不同。有的创新只是需要表面上的新奇,就像从水煮肉片到水煮鱼片一样简单;有的创新则需要从锅包肉到酸菜鱼一样的完整的转变。有的创新只是满足客户的新奇感,有的创新则是出于市场竞争需要,有的创新则是产品生命周期的终结。但无论怎样,创新都关系着组织命运的生死存亡。

不从客户角度出发,为了创新而创新,搞噱头,弄新奇,恐怕结果都不太好。

创新的成本

厨师是产品的生产者和菜式的设计者,而客户的需求则不是这样(这也是销售经常思维模式出现的错误:我的产品好,你为啥就不买呢?)。我家的消费者从不下厨房,在书上看到色香俱全的菜式就问:这个菜应该很好吃,你能做吗?啥时候试试啊?

有些东西照葫芦画瓢是可以对付出来的,但有些则需要付出创新的成本。例如,我们做饭的“固定资产”是按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消费概率购置的,突然间馒头不想吃了,想吃“花式面食”,厨师就很痛苦。因为他知道客户的需求就是上帝一样的要求,又知道客户只是一时冲动:蒸出来的味道是一模一样的,而且费时费力,客户吃一次可能就不需要了。但还不能直接拒绝......这时候沟通可能是需要的,但也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创新成本-我家现在还有好些个面食模具,用了一次就再也无人提起。我还要想着维护模具,别开裂,别长毛,搬家的时候还要费力地装起来,而“消费者”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。

虚假需求的创新难处理。我见过的企业中虚假创新浪费最大的就是信息系统创新:上一个阿米巴系统,上一个人力资源系统,上一个费用系统,上一个“智能”模式......基础的东西都没有搞好,这些东西被“外来的和尚”洗脑之后,踏实的意见反而认为是固步自封,不肯“创新”了。

当然,完整的创新风险大,成本高,但溢价率也最高,这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选择。但即便是模仿的创新,也是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而来的行动。互联网创新和金融创新是比较火爆的模式,但一种模式需要资本的绑架和团伙欺骗,一种模式需要大量的数学家。

有些产业和行业则不需要创新。就像我家是北方人,无论怎么创新,面食都是最传统和稳定的需求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achildren.com/sstx/362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