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冬至降临,中国最好吃的饺子在哪里

年12月21日23:59分,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,我们迎来了一年中北半球昼最短、夜最长的冬至。

当暮色一点点让位给冬至的漫漫长夜,禾木村亮起了明灯和灶火,人们开始准备晚餐。图虫创意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载:“终藏之气,至此而极也。”点明了冬至“极致”的含义——阴极之至、阳气始至、日行南至。

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立的节气,冬至自古就是祭天祭祖、辟邪消寒、饮食聚会的佳节,常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寒冷但足够喜庆。

冬至以后,白昼一天天变长,气温却还没抵达冰点。蚯蚓蜷缩身体,麋鹿角开始脱落,冻结的冰面下,河水却依然流淌。所谓“阴律随寒改,阳和应节生”,冬至代表生生不息的万物循环,蕴含了阴阳相生、动静相宜的哲思。

疫情前的什刹海冰场图虫创意

古时各个朝代,对冬至这个“大如年”的日子还有不同的规制。

先秦时,以冬至为岁首,祭祀求告,驱除灾异。唐宋年间,宫廷在保留祭天大礼的同时,逐渐将庆贺之风向民间延伸。人们着新衣、祭祖先,阖家团圆、互赠礼物、拜冬致贺,更重要的是举国放假7天,堪称古代的“黄金周”。直至清朝,民间仍保留着“肥冬瘦年”的习惯,人们传唱九九歌、画消寒图,宁愿过年节俭,也不能虚度冬至。

九九消寒图,是一项充满时间仪式感的习俗。从左至右:梅花消寒图、九字消寒图、葫芦纹消寒图。(图源网络)

历经数千年的沉淀,冬至孕育了独特的时令美食文化,成为二十四节气中“自带香味”的美食节。

饺子作为冬至无可争议的代表,相传源于东汉在南阳郡(今河南)一带施药救人的“医圣”张仲景。如今安阳仍流传着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谚,河南人打趣地将冬至饺子称为“捏冻耳朵”。

热气腾腾的饺子图虫创意

不过医圣的“祛寒娇耳汤”终究是传说。迄今最古老的饺子实物出土于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古墓群。这片贵族墓葬群中发现了一只随葬木碗,碗里盛着较为完整、半月形的饺子,与现代饺子十分相似,推测有近年的历史。

阿斯塔那古墓群与出土的“文物饺子”。(图源网络)

但是,和饺子相关的典籍记载直到宋朝才出现,“角(jué)子”或“角儿”被认为是饺子的词源。

从“角”进化为“饺”,饺子凭借丰富的馅料、多样的吃法、美好的寓意,逐渐晋升为中国面食界“顶流”。正如南北朝颜之推所言,饺子乃“天下通食也”。小小的饺子为什么能俘获天下拥趸,究竟哪种饺子才是“饺饺者”?

冬至饺子地图华夏风物

饺子无非是皮包着馅。相比面皮有限的种类和工艺,饺子馅有荤有素、能甜能辣、可海可陆……依据馅料的差异,主要分为“四大门派”:酸菜派的东北饺子、“重口味”调料菜的华北饺子、羊肉派的西北饺子和沿海地区的海鲜饺子。

除了声名远播的汆白肉、渍菜粉等,东北人将对酸菜的喜爱延伸到了饺子中。咸香开胃的酸菜经断筋处理,与反复熬制提炼的猪油渣一起和馅,是人们寒冷冬日打牙祭的念想。

冬储大白菜一上市,东北人家家户户就开始腌酸菜了,酸菜在漫长的冬季被琢磨出了许多花样。(图源网络)

华北人偏爱“重口味”调料菜,如韭菜、茴香、芹菜、香菜等,普通的大白菜、路边的野荠菜也可入馅,拌上猪肉或鸡蛋碎,辅以香菇、玉米、胡萝卜等点缀,两三搭配,足能玩出近百种花样。

韭菜馅饺子图虫创意

抛开猪肉打底的“正统”饺子,天津以韭菜、粉皮、果子为主的素三鲜饺子也不遑多让,用豆腐乳、麻酱、香油调和的素馅,口感毫不逊色。

天津人不仅把果子卷入了煎饼,也包进了饺子。图虫创意

爱吃驴肉的保定人,也把肥而不腻的驴肉包进饺子里。

老北京甚至还曾有一家名为“聚仙居”的老字号以“血馅儿”饺子闻名,采用鸡鸭血、胡萝卜、虾皮、木耳、香菜等和馅,据说有清肺祛痰的功效。

陕甘宁、新疆、内蒙古等西北牧区更偏爱羊肉饺子。和馅时放入适量的花椒水和胡麻油,即可祛除羊肉的腥膻味,又能提升鲜香的口感。

坝上草原白雪牧羊图图虫创意

将“因地制宜”发挥得淋漓尽致的,少不了靠海吃海的环渤海地区。渤海湾纬度较高、常年低温,是“冷水渔获”的宝地,海肠、海胆、鲅鱼、墨鱼……但凡海里的出产都能做饺子馅。

丰腴劲道的鲅鱼饺子喂饱了整个胶东半岛。俗话说“鲅鱼跳,丈人笑”,鲜活的鲅鱼是曾经是胶东人最能撑面子的伴手礼。配上鲜嫩的韭菜,包入墨鱼汁、南瓜汁、菠菜汁和好的彩色面皮中,轻轻咬上一口,鲜美的化学反应随之发生。烟台的鲅鱼饺子是其中的“扛把子”,堪比手掌大小的个头,馅料满满,鲜到打颤。

鲜嫩多汁的鲅鱼饺子(图源网络)

饺子馅南下的过程中,风格也从豪放转为婉约。

蟹是江南人难以割舍的美味,这份鲜香和讲究也被包入饺子。《红楼梦》全篇只出现一次的饺子,用的便是一寸多大的螃蟹馅儿。

而食谱超广的广东人,当然不会错过这种人间美味,虾饺始创于广州市郊伍村五凤乡的一间家庭式小茶楼,如今早已成为粤菜中的著名茶点。

汤汁满满的蟹黄蒸饺(图源网络)

相比馅料的千变万化,饺子皮大体延续了“北麦南米”的格局。

逢年过节,北方家家都要手工擀皮,优质的河套小麦面粉加入适量冷水和面,擀出来的饺子皮色泽较白、口感劲道、麦香浓郁。

到了南方,饺子常被视作点心或菜品。广州水晶虾饺、潮州粉粿、中山的小榄粉果是早茶“三剑客”,其面皮主要由澄面(小麦淀粉)制成。饱满的馅料从薄如蝉翼、晶莹剔透的面皮中隐隐透出,入口Q弹,朦胧可人。

澄面制成的虾饺,晶莹剔透图虫创意

鱼米之乡的南方,将米的优势继续发扬到饺子皮中,多用稻米、糯米所制成的面粉。

雨热同期的湖南郴州适宜水稻生长,人们以大米为原料,藉由湘粤古道之便,发展起了遍布郴州老城“九街十八巷”的特色米饺饮食文化——不仅随处可见米饺铺,更衍生出两个派系,市区的郴州米饺多用水煮;郊县的桂阳饺粑多用来蒸食,与皖南-赣北一带的饺子粑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桂阳饺粑“吃喝玩乐在郴州”

在广西南宁的小吃界,粉饺可以和老友粉一较高下。粉饺皮制作起来颇为不易,需要将上好的糯米和粳米混磨成浆、滤干揉团,蒸至五六成熟后揉搓成条形,最后才能擀成饺皮。如今,很多老店技艺已经失传,要想吃到正宗的粉饺,可能要去寻找水街诞生自光绪年间的老甘粉饺,那里仍坚持着精工手作。

南宁巷子深处藏着不少历史悠久的美食。图虫创意

在米与面之外,精致的南方人还发明出许多新奇的饺子皮。

“食在广州,厨出凤城”,贵为世界美食之都的顺德,选用生长期长的鲮鱼,将鱼皮和鱼肉剁成鱼胶,制为面皮,裹入猪肉馅,做成满满胶原蛋白的“鱼皮角”,口感弹牙,和福州以肉茸和甘薯粉制成的燕皮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鱼皮饺入选顺德非遗(图源网络)

此外,福建等地流行吃芋饺(又名“枷鞑仔”,音同嘎拉泽),以芋头和地瓜粉制成面皮,包为三角形;金黄的蛋饺,则是江淮一带老少咸宜的节日菜品,是徽州一品锅里必不可少的配菜。

除了朴实无华的煮水饺,饺子蒸烤烹炸样样行。

煮饺子打上两次冷水,三次煮沸后出锅。喝上一碗饺子汤,即北方人口中常念叨的“原汤化原食”。(图源网络)

一碗汤饺,能吃出饺子从馄饨演化而来的历史。西安夜市上红火的酸汤水饺是冬日里驱寒果腹的不二之选。往南走,川娃子的汤饺无辣不欢,一大勺海椒红油淋在钟水饺上,将猪肉和花椒的香气串连在一起。

吃上一碗又酸又辣的酸汤水饺,仿如走过八百里秦川般荡气回肠。陛下开饭了

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蒸汽烹饪的国家,“蒸”的方法也让不需要翻腾的饺子在造型上可以更加灵活,江南露着蟹膏的蟹黄蒸饺、四川广安的双色鸳鸯饺、湖北灵动可爱的金鱼饺、满汉全席中的四喜饺等都是蒸饺。

将红(胡萝卜)、黄(鸡蛋)、黑(木耳)、青(青菜)包在四角的四喜蒸饺。图虫创意

过油后的饺子另有一番风味。形似荷包的酥饺,内里是醇香的花生芝麻,外皮经滚油后炸得金黄,是潮汕人最爱的“茶配”。炕饺子即煎饺子的本地表达,老汉口人美好的一天,通常是从炕饺子配蛋酒开始的。与煎饺在煮熟的饺子上做文章不同,锅贴是将生胚直接放入锅中油炸。

生胚入油的锅贴饺图虫创意

花样百出的饺子贡献了一大批老字号,如北方饺子四小旦——北京馅老满、天津百饺园、沈阳大清花、西安德发长,还有被誉为“青岛美食城市名片”的船歌鱼水饺、跻身沈阳非遗的老边饺子,南方则有每天都要排长队的广州聚荣饺子店等。

无论南北,无论漂泊在何地,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,饺子代表着家的味道。从择菜、剁馅、和面、擀皮,到包好下锅,饺子组成了中国人心中最温馨的生活图景。

然而冬至孕育的美食远不止饺子。

“家家捣米做汤圆,知是明朝冬至天”,南方节庆餐桌上是汤圆的天下。苏州的冬至团、嘉兴的桂圆烧蛋、宁波的番薯汤果、台州裹着红糖黄豆粉的擂圆……一颗颗甜甜糯糯,装满了江南人家对团圆的向往。再配上一碗排队零拷的冬酿酒,金灿灿的酒液上浮着星星点点的桂花瓣,隐约的香气瞬间唤醒了秋天的记忆。

桂花酒酿藕粉圆子,汤圆永远是南方的节庆美食“C位”。图虫创意

与平日重麻重辣的口味大相径庭,四川人的冬至讲究吃清淡的简阳羊肉汤。以本地的大耳羊为主料,两面煎得焦黄的鲫鱼吊汤底,再来上一只猪棒骨使高汤色泽更浓白,足足炖上几个小时方才出锅的羊肉汤,可以见得蜀地对“鲜”字真谛的理解。

一改往日红油打底、熬煮得纯白的四川羊肉汤。(图源网络)

东南沿海还有冬至吃火锅的习俗。羊肉炉稳坐闽台冬令美食的“头把交椅”,堪称简阳羊肉汤的“火锅版”,有肥有瘦、有皮有骨的羊肉是一锅暖食的灵魂。还有两广的打边炉,一锅清水两块姜片,原汁原味的清远鸡、鱼片、滑牛肉和菌菇蔬菜,是当地人迎接姗姗来迟且分外短暂的冬日的仪式感。

广式火锅打边炉,天冷吃点热乎的,顺德松记凭借“清水打边炉”这道招牌菜成为交口称赞的老字号。图虫创意

本期话题讨论:今日冬至,你家都吃啥?最爱吃什么馅的饺子?

文丨邸丹彤

图片编辑丨小虎

封图、海报手绘丨小虎

本文由华夏风物原创,未经授权,谢绝转载

拓展阅读:大雪节气,中国最美的冬天在哪里?

饺子不只蘸醋,看花样蘸料蕴含的各地风味!

延伸阅读:中国哪个省口味最刁钻?关键全看蘸料碟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achildren.com/hbyx/467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