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理想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不存在热门冷门专业的,今天会刷新你对热门冷门专业的认知。有人说热门冷门,这个还用你说,理科中计算机、电子信息、电气等等就是热门专业,文科中法学、金融、财会等等就是热门专业,每年报考人数多,招生人数多,什么生、化、环、材天坑,什么哲学、考古、小语种、社会学,有的招生人数少,有的不好找工作,都是冷门。凡是这么理解热门冷门的人,我只能说你对了一半。
其实专业的冷热没有严格的界限,更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定义,如果非要找到一个标准,那么供不应求的专业才是真正的热门专业,供过于求的专业才是真正的冷门专业。但是,专业的供求关系是不断变化的,冷热门有时会逆转。比如前些年房地产和基建大干快上时期,建筑和土木就很热,最近,降温不少。再比如近些年考公考编热,不少人为了方便考工考编而选了汉语言文学,让这个专业升温不少。另外,同一个专业在不同院校,冷热也是不一样的。
冷热门专业有院校的属性,打个比方,同一道菜在有些饭店里永远是招牌菜,像水煮鱼,在很多川菜馆子里都是招牌菜,点的人很多,而其他菜系的馆子里,有的菜单上也会有水煮鱼,但是点的人就比较少。所以你说水煮鱼到底是爆款菜还是冷板凳菜呢?计算机在很多理工强校中都非常热,但是在有些院校里就没有该校的王牌专业热。
专业的冷热还要考虑时间差,毕竟报志愿是在当下,而就业最早也要三四年以后,如果读研读博要到七年十年以后就业,那时候社会对这个专业的需求会不会有变化,会怎么变化,都要有所考量。这件事儿就像开车使用导航软件,刚上车时路线是绿的,开着开着某一段就红了,搞得你还要重新规划路线。那么,怎么挑选专业才能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大势呢?这就要看家长的本事了。和下棋一样,能看三五步棋的,几乎毫无悬念会完胜只看一步棋的。怎么看三五步棋呢?要靠对社会发展、经济发展、政策导向,包括国际形势都有比较深刻的洞察和判断,但是有些家长长期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,缺信息,少思考,那就很难去准确判断未来了。
专业的冷热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,更是一个变化的概念,不能绝对化、静止化。那有什么方法来衡量当下呢?记住,是当下,一个专业会相对弱一点的。我教你一个绝招啊,就是找那些全国招生人数多且整体就业率高的专业。全国招生人数多,意思是国家判断这个专业社会需要这么多人才,而整体就业率高,代表就业市场,验证了国家的判断。
高考的招生一直是计划性质的,年以前,就业也是计划性质的,毕业包分配就是计划,年以后,就业市场化了,而招生仍然是按照计划,这就是一对矛盾。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是,无论是新高考专业加院校的志愿形式,还是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,其实都是在寻求高校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之间能更好的匹配。相信不久的将来,大家考大学就不用太纠结热门冷门了,没有热门冷门,每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和社会需求都是基本一致的,同学可以大胆根据自己的志趣选专业,希望这美好的一天早点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