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香椿身价已上百这些让人又爱又恨的蔬菜

北京青春痘医院哪些好 http://news.39.net/bjzkhbzy/210627/9113049.html

提起香辛类蔬菜,可谓是令人“爱恨交加”。哪些蔬菜属于香辛类?它们又有何特色呢?为何有人欢喜有人愁?

谈及香辛类蔬菜,不少人常会想到“烹饪必备提味组合”——葱、姜、蒜,甚至认为只有它们担得起“香辛”二字,但殊不知近日价格居高不下的“春日新贵”香椿也是其中一员。

▲香辛类蔬菜(图片来源/视觉中国)

与常用来调味的葱、姜、蒜不同,拥有元/斤超高身价的香椿是菜品中的“主角”,与鸡蛋共谱的“春日味道”,打破了香辛类蔬菜只能作为配料的固有印象。那么,究竟哪些蔬菜属于香辛类?它们又有何特色呢?

什么是香辛类蔬菜?

假设你现在走到了超市的蔬菜售卖区,看到货架上摆放着萝卜、小白菜、花椰菜、胡萝卜、油菜、西兰花,此时你需要挑选其中三种作为今天晚餐的主料,你会选择哪三种?

相信对于多数人来说,几乎不会同时选择同类的蔬菜,在潜意识里,你或许已经按照可食用部位的植物学器官,将这6种蔬菜分成了根菜类、叶菜类、花菜类三组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这一过程主要通过观察产品器官的形态进行判断。

▲超市里的香辛类蔬菜(图片来源/视觉中国)

然而,香辛类蔬菜的判定,则一般借助嗅觉与味觉。事实上,香辛类蔬菜指能散发芳香气味或具有辛辣味的蔬菜。这类蔬菜种类众多,且在美食烹饪中,肩负着不同的职责,如上文提到的“葱、姜、蒜组合”与花椒,多被用作调味品;香菜、香葱则常作为菜肴的“装饰品”锦上添花,或者切碎后撒入火锅蘸料;身价高昂的香椿、清香扑鼻的西芹则一般被用作菜品主料;山葵、辣根等常被制作成酱料食用……

香椿的价格为何这么贵?

每到冬春交替之时,常会掀起购买香椿的热潮,其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。

前几年,香椿芽在上海市场曾卖出了70元一斤的高价,去年则卖到了90元一斤,而今年竟卖出了元一斤的“天价”,甚至比俘获人心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的盲盒还要贵上几块。

香椿的珍贵,古已有之。早在多年前的汉代,人们就开始品尝香椿,但由于其产量稀少,香椿多是和荔枝一起,作为南北两大贡品被运送进宫,供皇家贵胄享用。因其馥郁芳香、风味独特、食味鲜美,颇受人们的青睐,逐渐传遍大江南北,到清代便形成了“吃椿”的传统。直至今日,在气温乍暖还寒之时,不少人依然希望能够尝一口鲜美的香椿,体验其独特味道,但却因价格过高望而却步。

▲超市里的香椿价格飞涨(图片来源/视觉中国)

实际上,香椿价格过高与多种因素相关。第一,今年冬季气温较低,而香椿芽十分怕冷,部分未能经受住寒冷的考验,产量有所下降。第二,目前市场里的香椿,尤其是味道更为浓郁的红香椿多来自云南,空运路途遥远且不易保鲜,途中常有损耗的情况,而北方香椿尚未到采摘之时,大家又想尽早“吃椿”,导致供不应求,价格进一步上涨。第三,受此前采摘工人回乡过年等影响,劳动力价格上涨,采摘成本增加,香椿价格也随之上浮。

尽管近几日北京的气温有所回升,但尚未达到入春的条件,“吃椿迎春”并不急于一时。古语云:“雨前椿芽嫩如丝,雨后椿芽如木质。”正是描绘了谷雨节气前香椿芽的鲜嫩美好。此时,距离春分尚有一月光景,谷雨更是为时尚早,大家不必过于担心无法品尝到今春的美味香椿。

香菜为何有人极爱、有人极厌?

对于香菜到底好不好吃这一话题,大家往往争论不休,爱它者“趋之若鹜”,不爱者“避之不及”。日常生活中,有人在调制火锅蘸料时都拒绝一点香菜的加入,有人则特意点一份香菜,在清汤锅中涮制而食。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,究竟背后有何原因?

香菜又名芜荽,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,约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时期由中亚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,如今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其叶小而嫩、茎纤细、味郁香,能祛除食材中的腥膻味。但也有人觉得香菜有一股肥皂味,甚至比肉类的腥膻味更让人难以接受。

作为香辛类蔬菜,香菜自有一股独特的气味,这种气味主要来自于其中的醛类物质,如苯乙醛、十一烷、癸醛、环癸烷、十一醛、十三醛、十四醛等,这些物质混合在一起,便形成了香菜的特别味道,吸引着众多“香菜爱好者”。

研究表明,对香菜味道的差异化感受,可能是由于嗅觉受体上的基因差异。遗传学研究发现,名为“OR6A2”的特殊基因,会让人对某些特定的醛类化合物十分敏感,携带这种基因的人,更有可能闻到香菜的“肥皂味”。然而,这种基因的遗传性很低,所以即使你厌恶吃香菜,但你的孩子却不一定讨厌它。当然,后天的成长环境和饮食行为是否会造成基因突变目前尚未可知。

大蒜很常见,黑蒜又是什么?

曾经价格疯长的大蒜,是烹饪时不可或缺的辛香类调味佳品,即使曾因价格极高被网友戏称“蒜你狠”,也未能阻挡其钟爱者“生食大蒜”的选择。然而,部分人却因其味道辛辣而无法接受。由此,黑蒜应运而生。

▲黑蒜(图片来源/视觉中国)

黑蒜并不是一个神奇的新蒜种,而是将新鲜生蒜置于高温、高湿的环境中自然发酵一定时间而制得的新型蒜制品。当然,此处的“发酵”可能和我们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发酵有所区别,因为温度过高,这一过程几乎没有微生物发挥的空间,实际主要是利用生物酶催化以及大蒜成分自身的化学反应。

与新鲜生蒜不同,它并无刺激性辛辣味,且酸甜适口、口感软糯,受到了许多“吃辣困难户”的喜爱,有人还从中尝到了淡淡的“焦糖味”。

可口的“焦糖味”与高温下悄然发生的“美拉德反应”密切相关。生活中,这一反应也十分常见,烤面包、煎牛排的过程中均会发生。美拉德反应也称羰氨反应,本质上是羰氨间的缩合反应,主要指醛、酮、还原糖的羰基与氨基酸、肽、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的游离氨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反应。

在反应过程中,大蒜中的糖类物质通过焦糖化反应,糖分子裂解产生一些醛类、酮类物质,与食品中的氨基化合物发生美拉德反应,产生一系列香味化合物,再通过热降解产生香气物质,让食用者尝到美味的焦糖味道。

同时,黑蒜的颜色也来源于这一反应,其会使食物产生某些棕黑色物质,从而使白色产品变色,形成了黑蒜独特的色彩。

花椒为何能带来独特的“麻”感?

在一众具有芳香气味或辛辣味的香辛类蔬菜中,花椒独具特色,因其能让人在食用时产生辛麻的感觉。

花椒之所以能让人感到唇舌发麻,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麻味物质,通常是以山椒素为代表的链状多不饱和脂肪酸酰胺。目前为止,已发现的花椒中的天然脂肪酸酰胺类物质大约有27种,主要有α-山椒素、β-山椒素、羟基-α-山椒素及其同分异构体、羟基-γ-山椒素及其同分异构体、花椒素及异花椒素等。

虽然同为麻味物质,但人体因其产生的具体感觉却有所差异。你是否还记得,在不同餐厅尝到花椒的多样化感受?

研究发现,羟基-α-山椒素主要产生刺痛的感觉,δ-山椒素、γ-山椒素和α-山椒素主要产生燃烧的感觉,而β-山椒素则主要产生麻木的感觉等。之后用餐时,不妨尝试仔细分辨一下。

花椒中独特的麻味物质不仅让其成为了麻辣火锅、麻婆豆腐、水煮鱼等美味佳肴的重要调味品,也是中国传统五香粉的组成成分之一,占据了调味界的一席之地。在提供麻味之余,花椒所带来的持续麻感还能减轻麻辣菜品中的辣味,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拥有更多花椒的重庆火锅没有四川火锅辣的原因。

▲花椒(图片来源/视觉中国)

此外,花椒中的酰胺类物质还被应用于化妆品,具有抗皱的功效。当然,实现这种功效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借助精密仪器进行提取,自磨花椒粉后沏水涂抹用以抗皱的方法或许并无效用。

撰文/记者廖迈伦图文编辑/陈永杰

图片来源/视觉中国

出品:科普中央厨房

监制:北京科技报

北科传媒

欢迎分享到朋友圈

未经授权谢绝转载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achildren.com/sszl/284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