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当提及水煮肉片、水煮牛肉、毛血旺、小火锅、辣子鸡、泉水鸡、水煮鱼、酸菜鱼、太安鱼、来凤鱼等这些菜式,都喜欢用“重庆江湖菜”来统称,久而久之就习惯了,也没有去系统了解重庆江湖菜的源流与发展。
直到有网友在文章下留言说“重庆江湖菜应该指的是河鲜菜”,初见这句话还真有些心虚,毕竟重庆江湖菜里河鲜菜确实很多。翻出多年前购买的成都烹专烹饪专业川菜概论教材,又下载了几本电子书,翻了个遍,暂时还没找到“重庆江湖菜就是河鲜菜”的佐证,关于蓉派川菜和渝派川菜的区别倒是论及颇深。
狭义江湖指的是江河湖泊,广义指远离朝廷和统治阶层的民间,最早见于《庄子》“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”江湖菜不单单是民间菜,可能更多的是相对于宫廷菜、官府菜、文人菜、贵族菜而言的。
被我们称作“重庆江湖菜”的那些菜往往诞生于码头、渔家,或者货车司机休憩用餐的食店,所用食材包括水产、家禽、猪肉,以及动物内脏。这些菜市井味浓烈,分量旺实,用料大胆,麻辣猛烈;不拘一格,恣意汪洋,大胆创新。有的是对经典川菜的延续,有的是重庆厨师创制的,比如来凤鱼诞生在璧山来凤驿,酸菜鱼诞生在货车司机食店(也有说诞生在渔村的),太安鱼诞生地太安镇是货车司机休憩用餐地,毛血旺产生于磁器口码头,辣子鸡盛行的歌乐山和泉水鸡盛行的南山镇都曾是川渝交通要道,等等。
个人认识浅薄,恳请批评指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