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常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,这个意思就是不一样的地方,喜欢不一样的味道。像鲁菜是鲜香脆嫩、突出原味和咸鲜为主的食物,粤菜比较清淡,川菜就是麻辣,而且很讲究饮食对身体怎样,提供什么营养,所以也很多不同的烹饪做法,总之,当吃不再是为了温饱,吃就变成了一门艺术,一门文化。就像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总编导陈晓卿所言:我们是用敬畏的态度来对待食物,我们把所有的日常生活都仪式化,观众看后再看看我们平时的生活,发现它是那么的庄严。
其实,在很多游戏中,关于饮食文化,也有很多的衍生。自从《马里奥》开创吃蘑菇变大,还能奖励命之后,许多游戏都把食物融入在游戏之中,并诞生出各类玩法。
比如《美食梦物语》,作为一款饭餐馆题材的模拟经营游戏,很多玩家的乐趣,开发新菜和食材探险。其中很多菜品以料理为主,像吐司、色拉、生鱼片、烧麦等等,食客们还会根据这些菜品的味道,给餐馆打分。
在这之前,有多少玩家接触过开罗另一部作品《吃货大食堂》,那时候手机很破,经常无网,但是因为简单而且耐玩,成了很多玩家经典的回忆,玩家通过研究食谱、烹饪技术和各种香料,搭配各种食物,像高汤、烤饭团、怀石料理等,因为这两部作品都是日本开发商的游戏,所以主要菜品也是结合了日本的饮食习惯。
再比如像《怪物猎人》中大量逼真的烤肉桥段,色香味俱全的猫粮,《最终幻想15》中的烤面包、火烤土司等附带类属性的食物,成为出门砍怪,居家旅行的必备食材,而且在纹理贴图和画面效果方面,都更加的逼真,玩游戏玩到肚子饿并不是什么玩笑话。吃货制作人的脑洞,已经开始触及到玩家们的味觉。
国内的像《食物语》,作为一款将传统中华美食拟人化的女性向RPG游戏,不仅参照了各大菜系的名称,连每种食物的来源也进行吸纳融合,什么德州扒鸡、四喜丸子、诗礼银杏、八仙过海闹罗汉等。绝不是取用形态和名字那么简单,《食物语》中还有很多关于美食的故事和知识,让玩家一边玩游戏,一边能通过这种趣味的方式,接触并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。
连《明日之后》这类末日生存类游戏,都没有逃得过真香的美食。可能是为了让末日体验更加贴近现实,策划也是将各大菜系加入到游戏中,比如粤菜百花鱼肚、菠萝咕咾肉,鲁菜水晶蹄膀、川菜麻辣香锅、水煮肉片等,还有各种甜食、面食、黑暗料理啥的,什么烤蘑菇、肉丸子、水饺、三明治,策划这是将相声里的《报菜名》搬进去了吧?
也不是简单的名字套用,还认真地加入了食谱,并给玩家带来不同的Buff补给。比如菠萝咕咾肉,需要肉类、糖类、菠萝制作,为玩家提升移速、伤害、稳定气息等功效。这些美食用来解决游戏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,比如体力值、饥饿值等等。因此游戏中有很多专为制作美食而生的饮食男女,但也有些黑暗料理玩家吃了可能会引起中毒,甚至丢掉性命。除了中华美食,游戏中还加入了东南亚的各种美食,印尼炒饭、椰浆饭、泰式炒河粉等,将末日生存游戏做成了文化大餐,这家策划是如何办到的?吃货这个帽子,恐怕是摘不掉了。
随着游戏的不断发展和玩家们对游戏的挑剔,游戏制作人也开始不断在游戏中加入不同的元素。比如说舌尖上的美食游戏,以前玩家们只能从固定品类中,体验到美食制作的快乐。现在却可以从不同的游戏品类中,感受到玩法融合带来的另类趣味。像《怪物猎人》、《明日之后》这类非休闲类游戏,紧张刺激的硬核玩法里,别有洞天。所以,什么样的游戏才是好的游戏,在玩法的基础上,一面在游戏中创造快乐,一面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,或许这才是答案吧。除了小编提到的这些吃货游戏,大家还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呢?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。